遵循以自排为主,泵排为辅的原则工程上采取尽量降低排水总渠出口段、加固堤围、整治排水总渠和提高雨水泵站排水能力的措施。既可在增江河水位相对较低时满足自排渠在暴雨时抢排的需要,又可在增江河水位暴涨,顶托排水渠不能自排时利用雨水泵站强排,避免或减少区内涝灾。
泵站和自排涵闸工程的规划设计要点加大自排涵闸的过水断面,大幅提高雨水泵站的装机容量。自排涵闸过流能力按20年一遇*大短历时暴雨洪峰作为设计标准,设计总排水流量为54.59m3/s,过水断面为宽@高=2@(3.5m@3.0m);泵站则按国标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GBJ14-87,并考虑与本区雨水排涝系数相协调,采用设计重现期为半年,设计排水能力为20.85m3/s,总装机容量1240kW/8台。
整体布置采用进水1渠和出水渠为共用段,而站、涵闸则采用分建式。一方面可节省投资,另一方面则较好地解决了污染水源长期污染前池及腐蚀水泵的问题。适当减少前池拦污闸布置的中轴线与水流轴线的夹角,扩大拦污栅的过水面积,防止拦污栅前滞留大量飘浮物。设置前池拦污闸工作闸门。一般情况下工作闸门关闭,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由排涵闸自行排出,阻隔区内污水进入前池,腐蚀水泵,当泵站确要强排时才打开工作闸门。
采用单机单管的排水方式,尽量缩短泵排穿堤涵长度,泵出口拍门移至堤外,改善涵内水流条件,管内设计流速控制在1.21.5m/s之间。优化设计变更在工程设计中,对工程进行了两次优化设计变更。取消泵房进水口的检修闸门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泵房进水口设置了检修闸门及其启闭设备,这样方便日后机组的检修工作,但相应的投资加大;后在初步设计阶段,取消了泵房进水口的检修闸门及其启闭设备,只保留检修闸门门槽,这样可以减少相应的投资,又可以灵活运用。
前池拦污闸上堤式平板钢闸门改为水力自控式单掩钢闸门泵站前池设置拦污闸(如所示),是为了阻隔区内污水进入泵站前池,一般情况下闸门处于关闭状态,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由自排涵闸自行排出,只有在增江河高水位顶托,区内暴雨成灾,自排涵闸无法自排时才打开前池拦污闸由泵强排。这样,启闸时闸内外就形成了明显的外高内低的水位差,因而采用了上提式平板钢闸门在水位差不大时可动水启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铺设在外(厂房到工作闸门)的动力电缆存在防盗问题,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且一机多闸的启闭方式所需时间较长,造成管理不便。
经研究,将启闭型式简单化,变上提式闸门为水力自控式单掩门。主要理由和优点是:1无需机械启闭,减少工程投资,减少操作人员,缩短启闭时间。其操作运行情况是在初溪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后,正常蓄水位为6.50m,根据回水曲线推算,在发电上限流量为250m3/s时,回水至何屋排涝泵站的水位为6.68m,泵站工作闸门的内外水位基本持平,此时泵站前池拦污闸关闭,渠水往自排渠排出;当增江河流量超过250m3/s时,初溪水利枢纽发电站将停止发电,闸坝闸门全开排泄洪水,闸坝上游的增江水位将迅速下降,也就形成了泵站前池工作闸有明显的内外水位差(泵站前池水位高于自排渠水位),这时,闸门将无需启门力可自动打开(如所示),并通过人工锁定,保持水闸畅通;若洪水继续上涨而达到泵站起排水位7.00m,自排涵闸不能自排时,通过泵站即可强排;洪水过后,初溪闸坝关闸蓄水,增江河水位将逐渐上升,泵站前池进口亦将形成外水内流,这时可通过人工打开锁定装置,辅助闸门关闭后再锁定,即回复闸门关闭状态(如所示)。o取消了动力电缆,即解决了防盗问题。